2)第三十章 清河崔氏_醉梦大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浩、铁笔著史传信千古崔鸿,无论最终的祸福生死,哪一个不是数百年过后,依旧熠熠生辉的名字,哪一个不是士人官宦提起时,都要欣然神往、满目生光的榜样。而如今呢?没有了,一个这样的人都没有了。

  崔家没有束手无策的等待,无论是求佛还是访道,卜筮还是祭祖,清河崔氏已经用尽了一切能够想到的办法,去调转整个宗族的命运巨轮,长时间的努力终于没有完全白费,只不过老天爷像是开了个玩笑,把降下来的人杰投错了胎,落在了同宗的博陵地界,而不是贝州的清河城里。

  一个是崔玄暐,算起辈分来,他还是崔世烈的族叔,神龙年间与桓彦范、敬晖、张柬之、袁恕己等四人策动神龙政变,废掉则天皇后,拥戴中宗复辟,可终究谋事不密,被武家毒蛇武三思反咬一口,流放古州惨死。如若当时能够彻底清除掉武家的人,或许同宗的清河崔家也能借势腾飞,可惜了,真是可惜了。崔世烈想着,又转念到崔日用身上,这个族兄确实是个让人佩服的人物,辅佐当今圣上先后平定了韦后、太平之乱,预功元谋,首倡大义,戡剪逆党,功效卓著,危乱之际两度检校雍州,镇遏方面,足见皇上宠之深,信之重,可惜偏偏早早的就走了。

  五十岁。一个朝廷的三品大员,五十岁上就死掉了,这难道真是命么?族兄崔日用逢朝廷纷乱之际,输忠义谋略于圣主,明取舍进退以保宗族,本指望他能带着崔家飞腾起来,哎。崔世烈在心底暗暗叹道,族兄一生行事临机制变,机谋诡谲,未免道德略亏,本根不固,这是天赐之人,天复收之,又有何憾?

  可惜的让人叹惋,可气的让人难捱。

  崔日知同是崔世烈在博陵崔氏的族兄,功名虽不高,但人却滑的很,见着中书令张说得宠,忙不迭巴结上去。崔氏家族数百年家风所推重的,向来以道德文章为第一,崔世烈一向把张说看成是难成大器的浮浪文士,所以不愿结交,倒是更看重张说的对手,干吏出身的张嘉贞,如此一来,清河、博陵两家崔氏各有在朝廷物色的靠山,还能一起走多久,那就很说了。

  其实无论选择谁,崔世烈都知道,这对清河崔家来说,是一场必输的赌博,“花无千日好,人无百日红。”谁还能永远成为皇上离不开的依靠?蜀汉昭烈与诸葛武侯君臣如游鱼活水,而昭烈猝崩,太宗皇帝与魏文贞公君臣如衣冠铜镜,而文贞先逝,姚崇、宋璟是开元初的贤相,到头来,不也都罢免了么?天下间哪有离不开的君臣?崔家能做的,就是在这场政治赌博输掉之前,博一个始终有余力确保和局的根底。

  这个根底就是朝廷大员背后的豪族支撑。这对小门小户来说是妄想,但崔家却还有这个资格的。朝廷既大兴科举,身为名门的崔氏族人便可借此途径,博位于京城春闱,只要朝廷和两京各地都有崔家的人做官,就会摆脱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得咎全族遭难的无尽循环,从而形成一支巨大士人关系网络,具有了与大唐官场同生同在的永恒命运。

  “在此之上更进一步,也就是我清河崔家重新振兴的时候了。”崔世烈默默想到,抬头看看中堂外院落的晨光不由得会心一笑,见姜伯龙绕过屏风石重新来到厅外垂手侍立,问了一句,“怎么了?”

  “回老爷。新到的三百五十家人都整齐了在庄外候着,老爷是否想要见见?老爷若不想见,小的就遣了他们各干营生去了。”姜伯龙回到。

  “有多少能读书的?”崔世烈啜吸了一口粥。

  “回老爷,一百一十六家有男丁的户里,有三十七个孩子到了读书的年纪。”

  “哦。被轿吧。”崔世烈放下筷子,从几案前站了起来。

  请收藏:https://m.tp1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