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52章 反水的利益,远远超过忠诚_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怪?

  崔勇马上道:“海外漂泊这么久,真想回福建。”

  高庸则道:“福建挺好的?”

  “最近听我兄弟们说,福建卫所的所有兄弟都加了饷,个个都翻倍,还重新分了田。”

  “咱们这样的指挥使级,每人饷银比以前翻倍不说,还各分了两千亩田,前五年交一成的税,以后交两成的税。”

  “饷银翻倍?”高庸也是被震惊道。

  “正是,所有兄弟都翻了。军士们原本就少,可能翻的更多。”

  高庸脸上神色变来变去,不时看向崔勇。

  崔勇神色自若,似乎在等他的反应。

  但高庸考虑的可不只是钱,还得看大局,如果输了,再多的钱和田也没啥用。

  终于,高庸往后看看紧闭着的大门,压低了声音:“现在打成什么样了?真和外面传言的哪样?”

  “汉王连战连胜,先后在四川、广西、贵州、福建,大败官军,官军前后损失近百万,汉王现在拥兵百万,占据大明半壁江山。”

  “这么快?”高庸一脸不可思议。

  “快啥,汉王现在暂时罢兵,不然早打到京师去了。”崔勇道:“都是我们明人自己打自己,汉王又这么贤明,兄弟投降很快,几十万几十万的降汉王。”

  崔勇也是帮朱高煦死命的吹。

  高庸当然也知道,靖难时官军打败了也会投降,必竟都是内战,投降很容易,但几十万几十万你就过份了啊,大明一共才多少兵马。

  不过崔勇吹的很自信,高庸一看就知道,这家伙是铁了心要降汉王。

  当然,崔勇家里人都在福建,现在都在汉王地盘里,但汉王起兵时他还在海上,看来最近,有人联系过他?

  “福建有人过来了?”高庸立刻问。

  崔勇也重重点头。

  原来方延平从福建带来了崔勇的长子崔伟。

  崔伟才十四岁,原本才是个总旗,汉王不拘一格用人才,直接授于他世袭千户之职,年纪轻轻,就是镇东卫的千户官。

  崔伟半个月前就在淡马锡等郑和的船队,等他们进港后,立马就找到了父亲,一番劝说,崔勇觉的,必须要降。

  崔伟还问父亲,其余两个指挥使里,有没有可能劝降的?

  郑和虽然是大使,但在朱高煦眼里,只要统兵的三个指挥使愿意归降,郑和的影响力,可以忽略不计。

  他们在一起才呆了一年多,郑和能保持领导力,是皇帝朱棣带给他的。

  如果朱棣都要被推翻,这些统兵大将,可不一定会卖面子给一个太监。

  崔勇当时想了想,感觉高庸可以拉拢,因为天下姓高的加税的事,崔勇也知道。

  关键是,朱高煦其实已经给他带来了消息,高庸参与了靖难中金川门之变,但当时,只被提拔了一级。

  而且,高庸在靖难中能干这事,可见这人胆子比较大,想往上爬的心也比较强。

  通常这种反水事的能干一

  请收藏:https://m.tp1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