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零四十二章是意外,也是必然_我的系统不正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其中一个大类就是制胚,而制胚就不得不提到陶车。

  陶车就是陶瓷制品成形机械,亦称陶钧、辘轳、转轮。

  我国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已出土有使用陶车成型的陶器。

  陶车由木盘和机局构成,并配有竹杖和车架。

  整个陶车已基本落于地下,仅木盘略高于地面20cm左右,机局不可见。

  车架呈四方形,由木棍组成,套在木盘的四周,车架高出木盘一定距离。

  拉坯工匠坐在车架一边,面向木盘,两腿分别放置在车架两侧的木棍上。

  拉坯工匠与陶车及其运动之间,形成良好的空间状态,手臂活动区域广而灵活,无论是用竹杖拨车使其旋转还是拉制坯体,均可最大限度发挥臂力与指力。

  并且两膝可以顶住两肘,能稳定手臂,可防止由于手臂抖动而出现的坯体不规整。

  与拉坯陶车相比,利坯陶车位于地面以上,木盘较小,机局可见。

  这便于工匠们坐着,或站着绘画与施釉。

  机局应由直木轴、轴顶帽、荡箍和木杆组成。

  宋代的陶车,应该跟后世,特别是元明时期没有多大差别。

  宋代的陶车陈文哲没有见到过,但是他却知道明代的陶车,也清楚怎么用。

  至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陶埏》篇专门介绍了古代瓷器的生产过程,对制瓷工具和设备进行了介绍。

  有“试土寻泥之后,仍制陶车旋盘。工夫精熟者视器大小掐泥,不甚增多少,两人扶泥旋转,一捏而就。”的记述。

  《天工开物.陶埏》篇就详细记载了,古代使用陶车成型的方法。

  当然,说这些不是陈文哲想要学习古代陶车的使用方法,而是因为他看到的那位三足洗的作者严和,居然对陶车十分有研究。

  这些其实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作出这件精品汝窑三足洗之后,居然还总结经验,写了一本《制瓷图谱汇解》。

  陈文哲确定,他肯定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本书。

  不用说,这本书就算是在宋代出版过,也肯定失传了。

  制作出汝官窑精品瓷器,严和的技艺已经达到巅峰。

  像他这样的大师级匠人,著书立说好像也不是多么奇怪。

  再说,宋代社会风气、文化交流,也算是比较开明。

  严和出自制瓷世家,积累足够,加上成功让汝窑从民窑跨越到了官窑,自然有资格著书立说。

  看到这里,陈文哲自然是对于这本《制瓷图谱汇解》更加感兴趣。

  烧制一件精品汝瓷很重要,但是一位汝瓷大师的著作,好像更加重要。

  幸亏现在陈文哲的作弊手段升级了,很多涉及到这件汝窑三足洗的历史片段,就算没有这件瓷器参与,也可以让他看到全貌。

  所以,陈文哲只要想,就可以看到了这本《制瓷图谱汇解》,而且是全本。

  没想到,这本书开篇就记录了汝窑从民窑怎么变为官窑的。

  这也可以说是严和一家辉煌的开始,他自然要记录下来!

  也是在这时,陈文哲才确定,传说很多都很夸张,不可尽信。

  比如之前的殉窑传说,就是假的,因为人家严和烧制天青色根本就没有太大难度,也不会为难!

  可以说,汝窑从民窑变为官窑,是意外,也是必然!

  请收藏:https://m.tp1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