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宗师之上_我的系统不正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微调一下,让你制作的这种品种的瓷器,更利于烧制成功。

  这就是陈文哲偷师的意外收获,适配瓷器的窑口。

  这要是对于瓷器、对于柴窑不了解,哪里能够达到这种程度?

  用柴窑烧制瓷器,说的简单、通俗一些,就是一场土、火、柴、窑相交融的艺术结晶。

  而这一次陈文哲聘请来的把桩师傅之中,还真就有这么一名真正的老师傅。

  他有着49年的柴窑烧制经验,所以很多老师艺术家们,都需要他帮忙。

  陈文哲也是花费了重金,才请到他。

  这一位,现在已经能够根据陶艺家的需求,来给他们的作品诞生全程把关。

  他只需要问问瓷器的制作材料、想要烧制出的效果,就可以设计出合适大小的柴窑。

  而这么设计出来的柴窑,还能他把每一件瓷器,安排在窑内合适的位置,准确把控火的温度。

  只是这一份本事,就足以让陈文哲咋舌。

  此时,他才意识到,真正的宗师级之上,到底是一种什么境界。

  应该不会再局限于烧窑技术,而是用更加开阔的视野,帮助制瓷工匠,完成一件瓷器的制作。

  这应该是大宗师级别的技术了吧?他能根据你制作的瓷器,专门设计柴窑,并且准确烧制。

  这种水平,肯定是大宗师级别。

  也就是发现了这位烧窑大宗师的技术,陈文哲才真正第一次见识到,宗师之上,到底是一种什么样子。

  他也见识到了这一位大宗师,在整个制瓷工作中能够发挥的作用,也看到了他的积累,他的底蕴!

  到了这种程度,他的技术已经不仅仅局限在烧窑技术之中,而是融合在整个制瓷过程之中。

  这么说,好像有点抽象,说的简单一点,就是他已经开始真正的触类旁通。

  任何一种技术,到了大宗师的境界,就算其他技术他不会做,但是他懂,而且深入神髓。

  柴窑烧制过程中的判断,很难讲清,但是多少年经验积累的“感觉”是精确的。

  因为传统,所以技艺中精髓之处,无法像工业时代那样去量化、去复制。

  但是,祖辈传承的生活情感和人间理想,在口口相传之中,在日复一日的经验之中,融入人的神魂。

  比如说,这位大宗师一眼就可以辨别出来,现代烧窑之法的作品,和柴窑烧制出来的瓷器的区别。

  只是这份本事,就可以让他在古玩市场上无望而不利。

  好的瓷器,肯定是使用柴窑烧制,就算是现代艺术品,柴窑烧制的价格也很贵。

  用这样的眼光,这样的经验,在古玩市场上捡漏还不简单?

  可惜,这样的感觉,这样的能力,只能是在最“原始”,最贴近生活,日复一日的烧窑过程当中积累出来的。

  就说这位大宗师,他已经烧柴窑3000多次,坚守窑洞近50年。

  就是这五十年的坚守,让他可以一眼看出瓷器的好坏!

  比如采用电或气烧窑,所产生的气泡均匀、有的稀薄,没有古代柴烧所产生的有大、中、小、通透的现象。

  这样烧制出来的作品,显然是赝品。

  这样的能力,已经超脱出看火这份简单的工作,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师,大宗师!

  请收藏:https://m.tp1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