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三百三十章史无前例_我的系统不正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青花瓷器近几年来在国外大量发现,据有关资料证明,在东非的坦噶尼喀、亚洲的叙国、印泥、印三、斯卡、南越、柬寨、大象国等地都有德化青花瓷的发现。

  尤其是印泥发现的德化青花瓷器最多,其中“圈点纹小碗、牵牛花碗、花篮纹盘、印寿字纹碗”,都是德化青花窑址中极为常见的出土物。

  1974-1975年,粤省博物馆先后两次组织了对西沙群岛的文物调查,发现了大量的德化青花瓷器。

  其中有“牵牛花纹青花盘、碗、碟;云龙纹、火珠纹青花碗,城楼纹青花碗,佛手纹青花盘,寿字纹青花盘,半寿字纹青花盘等”。

  大量的德化青花瓷器在西沙群岛的发现,有的是当地人民的生活用具,但大部分应为德化外销瓷,途经南海航线在西沙留下的遗物。

  1984年打捞出水的“南海一号”沉船,及1999年打捞西沙群岛沉船,都发现了许多出自德化的瓷器。

  总之,像是“泰兴号”这种沉船古瓷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德化清代青花瓷的生产和外销,达到了全盛时期。

  德化青花瓷以它特有的艺术魅力,对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中外友好关系的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

  而眼前的这艘沉船呢?它又是怎么回事?

  它的名字应该是泰和号,它跟泰兴号差不多的遭遇,也是为了躲避海盗,走了不熟悉的航线,而最终触礁沉没。

  这样的情况,应该不是偶然,也许当时清代的商船,都开始被迫改变航线,所以才会频频出问题。

  这艘不幸的商船,是一艘长50多米,宽15米,重1000多吨木质三桅帆船,在当时的我国算是巨轮了。

  这艘沉船跟泰兴号一样,都是相当庞大,也相当豪华。

  通过回朔,陈文哲清楚的知道,这艘船有5个船舱。

  但就是这样,当时出航的时候,甲板上也搭建有附加的舱房和帐篷,而且超过100个小隔间,所以它也可以搭载2000多人。

  它有3个桅杆及可调角度的帆,最高的桅杆高35米,基部有1米多粗。

  船头为典型的四棱形,画有眼睛;

  船尾有炮仓,装备大炮。

  泰和号在设计上,还有一个特别之处,环船安装了一个1米宽的突出边缘作,为船员来往船首和船尾之间的通道。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甲板上的空间。

  可见泰和号在设计上,确实动了一番心思。

  对于实行闭关锁国与海禁政策的清朝来说,泰和号是个异数,能够经常搭载乘客和价值昂贵的丝织品、瓷器和金银,与世界各国,尤其是东南亚国家进行贸易活动。

  当然,有许多时候出海是私自进行的。

  对于泰和号的出海地点,却不是一般人认为的厦港。

  通过回朔,陈文哲知道,当时厦港已经封港,泰和号出海地点应该是晋江海域,而且还是偷偷地出海。

  通过回朔,陈文哲更加清楚,这艘泰和号都装了什么?

  因为是偷偷的出海,所以,肯定是能装多少就装多少,这样更加赚钱。

  因为越是实行海禁,出海的商船越少,这些偷着出海的商船,赚的就越多。

  所以,别看泰兴号只有1000吨,但载货量并不小。

  请收藏:https://m.tp1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