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斗彩、五彩、法华彩_我的系统不正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好东西,陈文哲也就放开了高启静他们的手脚。

  之前他还害怕高启静他们太野,现在则无所谓了,谁让他们人多装备好呢?

  最主要的是,他们下水的机器更多,价格也更便宜。

  还有,陈文哲有钱,他不怕损失。

  这样一来,那些没有多少资本,只能派潜水员下水的打捞船,就首先败退。

  之后,有些资本,派遣水下机器人下水的打捞船主,也受不了损失,退出打捞行动。

  而陈文哲这边,人员就躲在船上,没有一人下水。

  他们就派机器人下水捣乱,大不了就损失点钱财呗!

  爱拼才会赢啊,所以陈文哲赢了。

  他很快就有了更大的收货,这一次不止是素三彩了,还有斗彩、五彩等瓷器。

  随着一批批精美瓷器打捞出水,陈文哲也更加了解成化、嘉庆、万历时期的瓷器。

  比如,素三彩瓷在嘉万时期,应该还在继续制作。

  只是斗彩、五彩等釉上彩的规模不断扩大,导致素三彩制作相对减少。

  而斗彩、五彩增多,自然也就可以大批量贩售。

  当然,因为工艺的问题,这两种瓷器的数量,还是相对较少的。

  除了这些,这里面还有另外一种瓷器,也出现在外销瓷的行列。

  当时,素三彩的减少,却也让另外一种瓷器增加,那就是法华彩瓷器。

  当年的御厂还制作过大量的“法花”器,又称“法华”、“珐花”等。

  该类器物同以上素三彩一样,也是先经过高温烧制成素胎,然后填涂孔雀蓝、黄、绿、紫、白等色釉装饰,再低温烧制。

  不论从工艺流程还是原材料来看,它们都应归结为素三彩范畴内。

  只是因为日常生活中人们过于强调其色彩,才称其为“法花”,显得与“素三彩”无直接关系了。

  可惜,这些从沉船中抢到的瓷器,都是明代的,一件清代的也没有。

  这就确定了,这艘沉船,应该是嘉万时期的,绝对不可能是清代的。

  与明代制品相比,清代御厂制作更趋细致、复杂化,出品的瓷器,也更加受人欢迎。

  自然,价格也更高。

  毕竟相比明代,清代的技术也更好。

  比如,清初部分素三彩瓷,逐渐使用黑彩勾勒,代替以往的凋刻划线,使画面精致许多。

  这种变化应是御厂制瓷者,借鉴当时五彩瓷绘画,总结改进的结果。

  因此,清代素三彩制品更加多种多样。

  当然,清代素三彩和明代素三彩,分辨起来也比较容易。

  清代的素三彩瓷,既有延续明御厂传统、使用凋刻纹做分界线的,也有凋纹刻画与其他色釉图桉互不干涉、相互并存的。

  这里需要提及的是,不少康熙素三彩制品中,白釉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牙黄色调。

  据说是因为烧制不理想,才使白釉没有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但是,清代之时,却在创新素三彩。

  康熙时期,御厂出现一种使用黑彩勾勒轮廓的新素三彩,极可能是制瓷者,借鉴当时五彩瓷绘画风格,所得的创新品种。

  清代素三彩的最大变革,莫过于御厂工匠。

  他们在制作传统素三彩时,积极引用新兴的粉彩,研制出素三彩与粉彩的组合器。

  该类器物甚至使用到胭脂红(即荤色),使“素三彩”更加名不符实了。

  请收藏:https://m.tp1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