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青铜器命名中,最独特的一例_我的系统不正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的系统不正经】

  当时宋家的后代有个官迷,他花钱捐了一个后补知县。

  为了将知县落实,他就不惜将小盂鼎,送给了当时的西陕巡抚,那个巡抚就让他成了东阿的知县。

  大盂鼎被另一个抽福寿膏的宋家子弟卖掉,解放后,大盂鼎被大海一个大收藏家献给了国家。

  接着说小盂鼎的下落,根据史学家研究,这个宋家的官迷子弟,将小盂鼎送给的西陕巡抚应该名叫升允。

  随着清政府在1912年灭亡,升允的好日子也到了尽头。

  虽然他也折腾过,先后在津和岛青联络宗社党人,图谋复辟,可最后只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

  他饱受打击,并于1931年病故于津城。

  升允手里握有一件西周的青铜重器,他始终是秘而不宣的。

  可是他去世后这个小盂鼎,又成了升允后人升官发财的敲门砖。

  这里是推测,因为当时社会环境混乱,只能按照世俗的处事方法,来推断一下小盂鼎的下落。

  当然,这不是平白乱推测的。

  因为之后还有记载小盂鼎的着作,比如张扶万曾经在1938年《西北史地》杂志发文,里面就有相关小盂鼎下落的记录。

  《商周铜器多出于今西陕凤翔岐山宝鸡眉县扶风各县说》之中,曾经提到过这个西周的传世重器。

  小盂鼎,或云亦宋金鉴家物,民国初年,陆建章为西陕督军,得之。

  陆去陕时,为朝邑王飞虎(即王银喜)截获于省垣东关,载归朝邑。

  王死后,为部下傅振甲所得,以后下落不明。

  如果将上面的记载通俗一下翻译过来,就是小盂鼎在民国时代流传的次序。

  西陕巡抚升允→西陕督军陆建章→西陕军阀王飞虎→王飞虎手下傅振甲→接下来小盂鼎就真正地不知所踪了。

  但也有传说,西周的重器小盂鼎,就藏在大荔西的柿子村。

  因为这里是王飞虎等,很多西陕军阀的老家……

  其实看到这里,陈文哲已经差不多百分百确定,那件被推入江中,沉入江底的木箱之内,装的应该就是小盂鼎。

  刚开始他就看到,那只箱子很大,而且内部就装了一件青铜器。

  如果说小盂鼎,比大盂鼎要小,那么就对不上。

  可是,只是稍微熟悉小盂鼎的记载就清楚,这件小盂鼎只是因为内部铭文小,才被这么命名。

  要是真币重量,他可是比大盂鼎重多了,最重要的是还要高差不多十厘米。

  这么大的青铜器,被推下船之后,很快就沉入江水之中了,根本连个浪花都没有泛起。

  一般人哪里能够知道,大盂鼎小于小盂鼎呢?

  更加巧合的是,大盂鼎可就藏在大海市。

  2021年6月19日,国家博物馆与大海博物馆,合作举办的“鼎盛千秋——大海博物馆受赠青铜鼎”特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的系统不正经】

  在大海博物馆开幕之上,此次展览最大亮点,无疑是“海内三宝”之二。

  “海内三宝”是晚清收藏界,对于当时所见体量最大的三尊大鼎大盂鼎、大克鼎和毛公鼎的美称。

  而大海市一次展出的两件,就是大盂鼎和大克鼎。

  现在陈文哲又发现了小盂鼎的下落,那么国内五大宝鼎之三,不就全都落在了大海市之中?

  请收藏:https://m.tp1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