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四百一十章巧夺天工_我的系统不正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盘子,个头也太大了。

  “真是盘子啊?”郑宇有点失望的道。

  “你失望什么?”曹庆春不屑的道。

  “我当然失望了,这要是一只鼎多好?传世的东西,就算没有铭文,都很有意义!”郑宇没好气的道。

  陈文哲笑了:“上面的可是夔龙纹,还有蟠龙,这些出现在任何青铜器之上,都不简单,你不清楚?更何况这可是一直大盘子啊,不对,应该是巨盘!”

  陈文哲围绕着这只青铜盘,仔细看了起来。

  这确实是青铜器,但要是说它是盘子,很多人都不理解。

  这只“盘子”足有半米多高,下面还有一个底座。

  盘子周身布满精细的花纹,特别是盘子中间有一个龙头浮凋,栩栩如生。

  其他地方隐约间,满身都是古怪花纹;

  最为特殊的是,盘子里凸出一个“龙头”,再加上外在的铜锈,不用多想,这件铜盘肯定是古物了。

  这样的盘子,有着龙头,还有蟠龙纹,名字就呼之欲出了。

  这就是夔龙蟠龙盘,正规一些的全名,应该是青铜夔纹蟠龙盘。

  有了名字,就容易鉴定了,这种盘子国内肯定出土过,而且出土就是国宝,所以十分有名。

  既然有名,以陈文哲的记忆力就自然不会不知道。

  只不过,他知道的那只盘子,可不如眼前的这一只的个头大。

  1984年3月,江浙温岭琛山乡莞渭童村的一位老人去世了;

  这本该是一桩伤心事,结果却变成了考古、文物界的“喜事”。

  去世的老人是莞渭童村的“老户”,儿子童宝友、童友清兄弟在村里的名声也不错。

  因此老人去世后,附近乡邻也都帮着操持;

  1984年,“办丧事”要比现在繁琐的多,就以挖坟坑为例,那时候可没有挖机。

  好在童宝友、童友清兄弟俩的名声好,有很多人帮忙。

  1984年3月17日,由这两人带着几个壮劳力,到自家橘园中挖坟坑;

  按当地习俗,“坟坑”挖得越深越好,直到看见“福土”才行,可只挖了不到半米,意外就出现了。

  既然是童宝友、童友清两兄弟“办事”,这两人挖坟坑自然格外卖力;

  就在童宝友挥出锄头后,却碰到了地里的硬物,或许是用力过勐,震得他虎口发麻,锄头也撒了手;

  童友清见状也不敢挖了,连忙查看兄长伤着没有。

  按理说,这块地被“童家人”不知翻过多少次了,就算土里有石头之类的杂物,也早该被清理出来了;

  好在童宝友没大碍,可两兄弟心里都不痛快,“办丧”就怕不顺利,这才刚挖坑,难说后面还有什么“晦气”。

  说不得,坟坑还得继续挖。

  这次童友清小心了许多,先用锄头探土,觉着找到“硬物”边缘了,这才下锄头用力往外一带;

  就见一大坨土被翻了出来,再将土块清理掉,露出的竟然是一个硕大的铜盘。

  前面说了,此时正在“治丧”,参与挖坟坑的也不止童家兄弟;

  自从“铜盘”出土后,坟坑就没人挖了,大家都围过来看热闹。

  目测这件“盘子”足有半米多长,下面还有一个底座,隐约间满身都是古怪花纹;

  最为特殊的是,盘子里也凸出一个“龙头”,不用多想,这刚挖出来的铜盘肯定是古物。

  请收藏:https://m.tp1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