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正十二律_我的系统不正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典同」载「凡为乐器,以十有二律为之数度」。

  即乐器的发声,以十二律来确定度数。

  「十二律」为古人定出的声律准则。

  即以黄钟律为标准音,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同的半音。

  吕不韦等撰《吕氏春秋》,其中的「仲夏季第五·古乐」记载了十二律的起源。

  黄帝令乐官伶伦创作乐律,伶伦从山谷中取来竹子,截取三寸九分的一段而吹之。

  他将其发出的声音,定为黄钟律的宫音,并以此为基准,制作了十二根竹管,对各管发音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整。

  黄钟作为十二律的基准,与古人对度量衡的认识密切相关。

  据《汉书》卷二十一(上)记载:衡量长短的「度」起源于黄钟律管之长,衡量容积的「量」起源于黄钟律管之容量,衡量轻重的「权」起源于黄钟律管之重量。

  黄钟音律一旦确定,就不随人改变。

  相应的,黄钟律是起始音律,其他音律基于黄钟律而生成。

  有现代学者认为:以黄钟律管作为度量衡基准,就相当于以声波波长定义基准长度。

  另先秦古籍《管子》「地员第五十八」载有「先主一而三之,四开以合九九,以是生黄钟小素之首」。

  根据这段话的描述,黄钟音律的律数取值为:1x34=81。

  《吕氏春秋》之「季夏纪第六·音律」载有:「黄钟生林钟,林钟生太蔟,太蔟生南吕,南吕生姑洗,姑洗生应钟,应钟生蕤宾,蕤宾生大吕,大吕生夷则,夷则生夹钟,夹钟生无射,无射生仲吕。三分所生,益之一分以上生。三分所生,去其一分以下生。」

  这段话说明了十二律的生成方法:将基准音律度数三等分,再增加其中的一等分,即可向上生出新律;

  如减少其中的一等分,即可向下生出新律;

  在这里,「上生」即振动体的长度增加1/3,「下生」即振动体的长度减小1/3。

  根据书中记载,黄钟、太蔟、姑洗、蕤宾、大吕、夹钟、仲吕、等音律属于「上生」。

  林钟、南吕、应钟、夷则、无射等音律属于「下生」。

  「上生」「下生」音律合称为「十二律」。

  由于此法通过增减1/3的振动体长度来确定音律,因而被称为「三分损益法」。

  当然,很多人不是音乐家,也不学习音律,不用懂的太多。

  现在我们只要知道,在这里,「清黄钟」为黄钟的高八度音。

  各音律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清黄钟。

  其中,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等6个奇数音律为阳律,又称「六律」;

  【推荐下,@@追书真的好用,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等6个偶数音律为阴律,又称「六吕」。

  基于三分损益法生成的十二律,易于表现出旋律的美感。

  三分损益法,可以说是我国较早的运用数学知识求音律的方法。

  而十二律的确定,则是我国古代数学、物理学、光学、测量学等知识在音律领域的综合运用。

  清代金编钟采用的,是修改后的「正十二律」。

  但是其修改的基础,即为「十二律」。

  因而可体现丰富的古代音律科学,亦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反映。

  我的系统不正经

  疯神狂想

  请收藏:https://m.tp1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