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禁造官样空白期_我的系统不正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杯、盘等几类。

  所用青料,仍有部分是“苏青”。

  青花发色有的浓艳,与宣德器相近似,有的澹雅,与成化器较接近。

  釉面多泛灰,胎体较厚重。

  底足修削不细腻,有敦厚感;

  多见浅宽平砂底,有的有粘砂现象,有的见火石红。

  正统时的瓶、罐器口为直颈形,与宣德器一致;

  天顺时的则是象梯形的上窄下阔形,与成化时相近。

  瓶、罐的身体均是丰肩、圆腹、下收、足稍外撇;

  梅瓶的器身,较宣德的修长。

  纹饰以一笔点划为主,有人物、花卉、龙凤、孔雀等。

  人物的背景,多画大片云气纹。

  瓶、罐边饰喜画海水纹或蕉叶纹,其蕉叶中梗留白,叶面较宽大,像小树一般。

  款识,正统的是福字款;

  景泰开始的款识,是从器心移到器底,除福字外,还有“太平年造”、“太平”、“大明年造”等;

  天顺有纪年款、梵文款等。

  明代官窑底款发展演变过程,还是十分有意思的。

  当然这一时期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也是从这一时期,我们长见的瓷器官款,才正式出现。

  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明代瓷器的生产制作,可分为三个时期。

  早期(1368年——1435年):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其中永、宣二朝为高峰。

  中期(1435年——1521年):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

  其中成化时期的瓷器最着名,素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之说。

  晚期(1521年——1644年):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

  受到地理大发现、商品全球化和货币白银化三大因素的影响,嘉靖,万历时期的瓷器产量和外销规模,达到了明代顶峰。

  明朝建立之前,景镇的瓷器还没有一个规范的款识。

  永乐以后,官窑瓷器开始出现署上有本朝的年号款,以彰显皇权的至高无上和独特性。

  而民窑产品,主要以干支款和图记款为主。

  最常见的是用青花书写,此外,还有暗刻、凸印和矾红等款。

  其实,官窑瓷器书写年款,最早可以追朔到宋代,但并不多见,更没有形成体系。

  例如,宋代建窑部分器物足底见有“进琖”、“供御”刻款,以此作为贡品之铭文。

  弯弯故宫博物院馆藏有数件器底刻有“奉华”、“蔡”等字样的汝窑器。

  其中“奉华尊”是宋高宗最喜欢的一件汝窑器。

  这一点在陈文哲烧制汝窑瓷器的时候,就专门彷制过。

  “奉化”二字,相传是宋高宗宠妃刘夫人所住的奉化宫。

  带有这两两字款的瓶和尊,是刘夫人宫中陈设的瓷器。

  接下来就是定窑,定窑中有一些北宋时期带“官”、“新官”刻款的器物,也被认为是进奉宫廷的专用瓷。

  元代一些白釉瓷上,模印有“枢府”二字(称枢府白瓷)。

  还有“太禧”、“东卫”、“福寿”等。

  除此之外,极少见其它落款。

  瓷器底部正式书写帝王纪年款的做法,始于永乐朝,但与后世相比,仍然不普遍。

  宣德时期,皇帝喜爱夸耀张扬,并且在“仁宣之治”形成的盛世氛围笼罩之下,个人的欲望颇为膨胀。

  也正因为如此,宣德时期的瓷器官款就真正形成,而且还形成的十分夸张。

  请收藏:https://m.tp1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