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古彩工艺巅峰_我的系统不正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接画在釉面上,所以图案部分有凹凸感,易于磨损,并会有微量的铅、镉等微量元素溶出。

  因此,如果釉上彩被用来装饰餐具上,基本上都会避开餐具内部或者就口的部分。

  釉下彩的品种有不少,最出名的肯定是宋加彩。

  我国最早的釉上彩,始于宋代名窑定窑。

  在已经烧成的白瓷上,或用红色颜料题字,或用金(银)颜料绘画,之后低温烘烤而成,称为“宋加彩”。

  之后金代的磁州窑、扒村窑等窑口竞相模仿,并把红、绿、金等多种颜色应用在一件器物上。

  其中红绿两色的称红绿彩,红、绿、黄三色的叫“金三彩”。

  在宋加彩的基础上,明代宣德时期,釉上彩的颜色进一步丰富,创烧五彩。

  但五彩瓷上并不一定真的同时出现五种颜色,所谓“五”只是形容颜色比较多。

  一般而言,颜色在三种以上,且其中包括红色的釉上彩就可以称为五彩。

  没有红色,以黄、绿、紫等色为主的则称为素三彩。

  明代五彩以红、绿、黄、紫等色为主。

  清康熙时由于蓝彩、金彩和黑彩的发明,使画面更加华丽,五彩也因此发展到顶峰,成为彩瓷的主流。

  不过好景不长,雍正之后粉彩盛行,五彩只能作为仿古瓷少量生产,因而也被称为“古彩”。

  此外,由于五彩烧成温度略高于粉彩,呈色不如粉彩柔和,也被叫做“硬彩”。

  五彩是“硬彩”,相对应的,创烧于康熙晚期,成熟于雍正、乾隆两代的粉彩自然就属于“软彩”了。

  其“粉”和“软”来源于其独到的工艺。

  粉彩在彩绘的时候,会在颜料中添加一种名为“玻璃白“的白色彩料。

  而玻璃白具有乳浊作用,能够使画出的图案呈现出一种粉润柔和的效果。

  此外,粉彩在彩绘过程中还会用渲染表现明暗,使每一种颜色都有不同层次的变化,增加彩绘的表现力。

  珐琅,一种矿物颜料,元代时由伊朗引进。

  把这种颜料绘制在铜胎上,就是著名的景泰蓝,而绘制在瓷胎上,就是珐琅彩。

  珐琅彩始创于清代康熙晚期,制作过程非常繁琐。

  先在jdz烧成白瓷;然后把白瓷送到神都,由宫廷画家彩绘、题诗、署款;

  最后再由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烧制。

  不同于一般的彩绘颜料,珐琅含有大量的氧化硅(玻璃的主要成分),更像低温铅釉。

  烧成后表面光滑有玻璃质感,且有一定的厚度,能明显看出立体感和层次感。

  康熙时的珐琅颜料全部依赖进口,色彩种类比较少,只能简单地绘制些花卉类题材。

  雍正六年以后,清宫造办处开发出近20种珐琅颜料。

  这一时期色彩大大丰富,使珐琅彩瓷器的生产,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古代彩瓷工艺也因此发展到顶峰。

  为了完全凸显出彩绘的艳丽多彩,釉上彩基本都是绘制在白瓷上。

  但也有特例,会在烧好的白瓷(或不施釉的涩胎)上画好图案之后,再在空白处施一层低温彩色釉作为地色,之后二次入窑低温烧成,称低温色釉釉上彩。

  品种有黄地绿彩、黄地三彩、蓝地黄彩、蓝地三彩、红地黄彩、绿地红彩、紫地三彩等。

  请收藏:https://m.tp1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