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九十七章全套工艺_我的系统不正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展现出的图案也会差异,但是这样的差异,却造成了任何一件绞胎瓷,都有着不同的图案。

  说的简单点,绞胎瓷就是把两种不同颜色,或多种的瓷泥,互相揉和,再利用折迭、盘卷、切刮等方法形成各种绞样,再经过切片镶拼、贴花、模压等方式按压成型,使坯体自然形成纹理。

  由于泥坯绞揉方式不同,纹理亦变化无穷。

  绞胎瓷的纹饰,可分成16种基本纹饰。

  有麦穗纹、鸟羽纹、云纹、流水纹、流沙纹约十多种纹理的变化。

  大多数绞胎的纹理则以乱纹、回纹为主。

  绞胎之后,还需要在坯体表面上浇一层透明釉,入窑烧制,即成绞胎瓷器。

  绞胎制作技法有“拉坯成型”、“镶嵌贴面”两种。

  其中,还涉及到刚才提到的贴花。

  贴花,即把花泥揉成条状,切薄片,断面拍平,镶贴于器表的装饰部位,施釉烧成后,呈现出花朵绽开的视觉感。

  拉坯成型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选料、揉泥、编花、成型、修坯、打磨、上釉等工序。

  而镶嵌贴面的制作工艺,则稍有不同。

  首先是选好彩泥,揉泥之后,把泥料擀成统一高度,通过模具按压出形状,拼接镶嵌而成。

  可以说,通过这只小碗,陈文哲已经顺利得到了整个绞胎瓷的完整制作工艺。

  到了他现在这种程度,就算不启动自主传承,也能够轻松实现这种工艺,而且还能轻而易举的达到很高的制作水平。

  这就是瓷器制作达到大师级的好处,他虽然有很多器型,很多技艺没有制作练习过,但是到了他这种程度,只要知道制作工艺,稍微练习一下,就可以做出高水平的瓷器。

  看到这里,已经不出陈文哲所料,这件小茶碗之所以保存的这么完好,真的是被掩埋在了一座柴窑遗迹之中。

  这可能是个意外,也可能是个悲剧。

  只不过,掩埋的过程很长,陈文哲也没有看下去的欲望。

  该得到的都已经得到,也就没必要......

  “呃!”最后的一些画面,他还是看到了。

  那是出土时的画面,看那些人的衣着,时间应该很久远了。

  很可能是几十年前的时候,因为那个时候国人的衣着打扮,比较朴素。

  其实,当拿起这只小碗的时候,陈文哲就知道,这不是近期出土的东西,这就可以了。

  “这是北宋当阳峪生产的绞胎瓷小碗!”

  “鉴定正确,成就值加一!”

  “唐代碎瓷小碗残片,绞胎瓷。”

  “鉴定正确,成就值加一!”

  “北宋黄釉绞胎瓷花枕!”

  “鉴定正确,成就值加一!”

  陈文哲也算是发现了系统的一个bug,就是先通过回溯技能,看过东西的年代,再下结论。

  这个时候,应该不会鉴定错误了吧?

  这样是不是就可以,薅系统成就值的羊毛?

  想一想,好像挺没意思,这样还有鉴定的乐趣?

  所以,陈文哲也只是想想,他可没有通过回溯,仔细分析当时是什么朝代,再进行鉴定获取成就值的想法。

  其实,现在成就值对他来说,说有用,是真有用,他可以通过成就值,很快就把一种陌生的技艺,推到大师级。

  但是,说没用,也真没用,他现在已经很长时间没用过了。

  请收藏:https://m.tp1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