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二十二章让它身价暴增(求订阅、月票)_我的系统不正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找茬,看看哪里有任何一点不对,而只要有一点不对,那就是整体不对。

  对于青铜器的鉴定,就是这么严苛。

  要知道,陈文哲可是还有一手绝活--红斑绿绣,这其实是一种做旧的手法。

  既然会做旧,那就肯定会鉴定!

  逆向推理就好了,所以,现在要先看铸造方法。

  先前看的不够仔细,要知道,铸造方法不对,那就可以一下子全部推翻之前的全部认定。

  高古的铜器,大都由陶范法铸造而成。

  陶范法就是将要铸造的器物模型,用陶土做成若干范块,并有内范和外范之分。

  铸造时,把范块合拢成型,铜液就从内外范的间隙中浇入,冷却脱范便成就一件铜器。

  这一点跟泥范制作的时候,留下的痕迹是相同的。

  所以在铸出的器表,只要是合拢范块的交接处,必定会留下线痕。

  尽管有的明显处,会做些铸后打磨。

  但像耳、足、底等内侧,或其他隐蔽处的痕迹,是磨砺不掉的。

  而且当年的铸造者,也根本没有将这些范线清除的习惯。

  一般作伪的铜器,会以失腊铸造为主,因为这么做比较容易,也省工省力省钱。

  失腊铸造是用整模,不分范块,器表清洁光滑。

  所以假器往往不见范线,但会出现一些细小的砂眼,失腊铸造就有此特征。

  再就是看垫片,这是鉴别真假铜器的又一简便方法。

  垫片是用来控制浇铸器壁厚度的有效工具,当时的铸工,往往会顺手取来一些厚薄一致、但大小不均的小铜片,预先垫放在内外范的间隙处。

  当浇铸成型后,铜垫片便留在器壁上,有的易见,有的难找,有的还十分对称,左右相应。

  商代早期的青铜器,是不用垫片的,这与当时铸造工艺的不发达有关。

  但假造的青铜器,也是不会有垫片痕迹的。

  还有些作伪者,在真器刻上铭文或花纹,却正好刻在垫片上,这样的弄巧成拙是不乏其例的。

  在青铜器的鉴别中,除了铸造技术和器物造型两方面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不可忽视,那就是纹饰图案的鉴别。

  纹饰图案,是青铜器的一大特色。

  它比器物造型,更加复杂多变,而且内容丰富,制作精美。

  作假的青铜纹饰有许多种,大致有几种情况。

  一是假器作假纹饰,以苏省周氏作坊出品为最精致。

  当然,神都也有高手佳作出现。

  这些工匠的纹饰功夫很深,即便是伪作,也可算得上是精美的工艺品。

  但对于鉴别真伪来说,只要细心审视,还是能看出破绽的。

  因为一件纹饰再精致的青铜器,也是不可能在器形、皮壳、锈色等方面都十全十美的。

  二是在素面真器上,添刻花纹。

  这种手法很普遍,比如在毫无花纹的素器上,加花纹。

  在有少量花纹的真器上,添加花纹。

  在花纹锈浊不清的情况下,加刻花纹。

  在镶嵌脱落的花纹上,重新加入镶嵌物等等。

  这样做一方面是修复之前的损伤,另一方面,肯定就是增加其价值。

  眼前的太阳纹铜鼓,就肯定可以这么做,因为这些铜鼓,一般都是有损伤的,而只要稍微修复遮掩,就能让它的身价暴增。

  请收藏:https://m.tp1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