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28章_女教委主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上观点自然是有失偏颇,甚至是有些歪曲甚至是仇视西方文化的人普遍持有的观点。公平来讲,信仰是自由的,无论任何一种宗教文化,都是引人向善传播正道的,无论信什么,只要能够给浮躁的、矛盾的心灵带来一片安宁,给现实生活中短期不能实现的目标找一个寄托,也就达到目的了。

  虽然如此说,但是咱们泱泱大国几千年文化积淀下来的本土道教文化,跟唐朝时期无比鼎盛的、虽然也来自国外,但经过中华文明的陶冶,已经融入中国人血脉的佛教文化为何越来越式微呢?说起原因,可能专家、评论家、历史学家以及各种各样的学者会口沫横飞莫衷一是,各种理由听起来都很有道理。

  我们并不是专业人士,所求的结果自然是越简单越好,就笔者本人的理解,西方信仰的方兴未艾跟中土宗教的逐步式微有一个非常非常容易理解的理由——走遍全世界包括中国,你们什么时候看到进教堂要买门票?可你们在中国,可曾见过几家寺庙道观不收门票?

  别小看了这么一个小小的现象,老百姓的信仰是很朴素的,朴素到每年哪怕是平平安安,也希望找一个能够承载他们希望的神佛来诉诉心愿,为来年的收获做一次虔诚的期许。可是,在近年所谓的市场经济化发展中,信仰这种行动也被昂贵的门票所限制了,越是名气大的寺庙道观门票越贵,不说别的了,举个大家熟悉的例子,就算是赵慎三亲自建造的金佛寺,现在已经成为了大顺昌最大的宗教旅游收入来源,门票定价是人民币198元,这还是在主持僧人的强烈抗议下,从原先248的基础上降下来的。其余的国内各大寺庙道观,粗略统计一下,低于一百元的都很少,最高的连上山的来往车费,一个人需要近五百元,这一百元乃至五百元对于老百姓来讲,就已经能够办很多实事了,可想而知,用这笔钱投资做为虚拟愿望的买路钱,还是不太划算的。故而,现如今国内香火鼎盛的地方必然是游客云集的地方,既然是游客而不是香客,烧香也就成为了游戏性质的行为了,“虔诚”二字就很含糊了。

  而基督教堂却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广开大门众生平等的信条,只要你想走进去,接受了人家的洗礼,什么时候想去祷告也罢,忏悔也罢,均不需花费你任何的费用,两相比较,优劣可想而知。

  林语堂曾经说过:“中国人得意时信儒教,失意时信道教、佛教,而在教义与已相背时,中国人会说,‘人定胜天’。中国人的信仰危机在于,经常改变信仰。”

  如果林老此理论成立,反正信仰可以随意改变,那么中国人在国学衰微信仰儒教没了依托,信仰道教、佛教代价昂贵的时候,改信不需要投

  请收藏:https://m.tp1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