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38章 第一批来这里的大聪明_重返1999激昂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了吴彦。

  “季总,正好咱们的豆腐出锅了。来尝尝,快快……”

  大光头,声音非常大,大眼睛和牛一样,这是吴彦最大的特征。对方和季东来一样都是河北那边来的,人非常的热情好客。

  拉着季东来就朝着自己的厂房走去,冉博想要阻止,季东来摆摆手。

  对方的车间内,一个巨大的锅炉,电磨,黄豆。各种煮豆子的设备,所有设备都是国内那边最先进的。

  进入车间,一股浓郁的豆腐香味传进鼻子,迎面车间门口,展柜里摆放着密封好的豆浆,豆腐脑,水豆腐,干豆腐,还有腐竹,油豆皮,一大堆豆制品。

  木质方盘里面,水豆腐刚刚压制好,不得不说,这台机器做的非常成功,豆腐味道不错。

  “老吴,你打算把豆腐卖到哪里啊?”

  尝了一口水豆腐,热乎乎的,味道非常不错,季东来比了一个大拇指,顺嘴问道。

  “那啥咱们家这边不都是清真么?他们不吃猪肉,其他蔬菜。马上冬天了嘛,咱们豆腐上市,他们没啥菜自然就吃这个来了。我在这边市场都看好了,韩国人没做呢。亚洲人在这边很多,豆腐会有人喜欢的。”

  “明天开始我就挨家挨户送豆腐,让各家把咱们的味道熟悉了,到时候谁家想吃了就跟我订货。再说,实在不行我送一年也成,咱们中国人以后在这边的越来越多嘛,撇家舍业的,吃点家乡东西肯定就行……”

  吴彦那边说的信心满满,季东来就差翻眼白了。

  的确这东西中国人吃的多,但是中国人在真整个乌兹别克才多少人?满打满算千把人,还分部在乌兹别克各地。

  塔什干能有一千人?分散在城市的各大角落,如果光是送豆腐,都订货,每天车费就不少钱。

  这种工业化生产的豆腐,最好的是送给本地中餐馆,但是本地连像样的兰州拉面都么有,更别说什么中餐了。

  韩餐倒是不少,但是棒棒们向来是内部循环,从来不给其他国家的人机会。

  按照吴彦这台设备的产量,每天一千斤黄豆是保守数字。

  本地居民普遍信仰伊斯兰,这个宗教非常的保守,对于新的事物或者食物都是保守态度。没见过不吃,没见过的一律不动。

  吴彦这边的投资不用说也会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收场,看看对方的车间布局,季东来暗道可惜。

  但是看看对方那专注的样子,又不好打击,毕竟任何一个投资的老板无一例外都是犟种。对方认准了的事情,没有人会轻易的改变。

  “吴总,你以前是干什么行业的?”

  水豆腐一直吃到撑,吴彦是那种绝对热情的存在。

  季东来不好意思白吃对方的东西,吃完了揉着肚子走出对方的园区,那边冉博躲得远远地,不然也会吃到撑。

  “石灰窑,以前在俺们家乡那边做这个的不少。做了这么多年,不想再做了,这不是来这边,想找一个一本万利的行业做一下。民以食为天,我想今食品行业,石灰这玩意有周期性,还是这玩意把握。”

  请收藏:https://m.tp1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