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二节 除夕笛声_命运的抉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一章:下一章:

  当新年的脚步渐渐临近时,中原的战事也是一再地高氵朝迭起。隆武五年十一月,明清两军主力隔黄河对峙。清军引水三面环寨,一面依托堡垒,妄图借此与明军展开持久的拉锯战。面对于清军坚固的工事孙露亦显得毫不逊色。对自己部队的战场作战能力充满信心的她,在农历十一月二十五日,悍然下令全军从正面强渡黄河攻取敌要塞。在一支人数超过自己的敌军面前强渡河流天险,并进攻要塞,这在当时看来无疑是大胆而又罕见的决策。孙露的这一决定在一开始时甚至还遭到了不少将领的劝柬。可结果在二十五日的孟津之战,明军在炮火和烟幕的掩护下成功强渡黄河,并击溃敌军。而黄河沿岸驻守的其余数万清军亦在明军渡河后全线崩溃。投降、溃逃、兵变就象瘟疫一般迅速在清军当中蔓延。孟津一战不但证明了明军战斗工兵独一无二的战斗力。更证实了孙露之前的种种判断。清军虽然看似人数众多,又有坚固的要塞作依托,但其在质量和士气上均不及明军。清军的鲁冀防线就象是一个庞大而又臃肿的气球。而孙露所率的近卫军就象是一根尖锐的芒刺,轻而易举的就能扎破这个庞然大物。

  面对明军势如破竹的进攻,坐镇怀庆的多尔衮起初也大大地吃了一惊。清军事先并未料到孙露的进攻会如此的快速、坚决。明军更是在渡河后毫不犹豫地直接实施战役追击,力图将突破转变为突进。不过多尔衮终究是多尔衮,老谋深算的他很快就站稳了脚跟。并分析出了对手与自身的弱点本质,力求扬长避短。经过先前的分析多尔衮同他的幕僚们清楚的知道,清军即使能在数量上超过明军,可在质量上也远不是对方的对手。而明军的隐在威胁则是来自于其背后的朝堂以及过快的进军速度。多尔衮和孙露本人一样,都清楚此次的北伐之战不单单只是沙场上的争夺,其更是朝堂之争的延伸。政局或许能左右战局,同样的战局亦能左右政局。因此审时夺度的多尔衮最后决定,不与孙露的主力正面过招,也不理会山西、山海关等地的求救。而是主动退出怀庆府,将战线收缩至卫辉、大名两府巩固防线招兵买马。另派出八旗精锐骑兵偷袭明军的辎重补给,滋扰孙露的后路。

  而事实也正如多尔衮所分析的那样,由于孙露的主力一路追击未曾休整,导致补给线拉得过长后路空虚。这无疑给八旗骑兵长途奔袭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在连续数次成功打击明军补给线后。多尔衮竟也大胆地亲自率军调头迂回突袭陈桥,企图切断孙露的后路。

  多尔衮这招无疑正打在了孙露的痛处。虽然意识到了自己目前所处位置的尴尬,但孙露也不愿意就此放弃

  请收藏:https://m.tp1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