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9 半导体一条龙,带着供应商一起腾飞_我真不是科技巨星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大的原因是投资太大了。

  一条18英寸的晶圆生产线,预计要100亿美金。

  伴随着晶圆的升级,整个半导体行业上下游的设备生产商都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升级,整个行业的投入起码要上千亿美金。

  如此庞大的资金投入,任何一家巨头都玩不起。

  曾经从8英寸升级到12英寸,整个半导体行业都经历了一次痛苦的过程。

  虽然最终看到了,升级是成功的,现在12英寸已经是主流,也是最赚钱的。

  但这个痛苦的过程有点漫长,反正现在整个行业谁都不敢做。

  而陈耀就敢做,并且要做行业先锋!

  过去将近百年的时间,米国一直主导了世界半导体工业的进程。

  到了今天,这个格局是时候要被扭转了!

  至于成本问题,陈耀已经专门成立了一个实验室,专门研究18英寸晶圆的成本问题,以最大程度降低产业线上下游的成本。

  所谓的上百亿投资生产线,上千亿的行业投入,都是西方的数据。

  许多设备只要实现了国产化,成本就可以大幅度降低。

  就像是ASML最高端的EUV光刻机,一台就要卖个亿美金。

  实现国产化之后,陈耀直接将光刻机的价格降低到了3千万美金以下,只是他的四分之一。

  陈耀一边走一边问道:“学姐,精龙光刻机现在的订单量怎么样?”

  关芯研说道:“世界排名前五的芯片代工厂都已经是我们的客户,预计今年我们公司拿到的光刻机订单会超越ASML。”

  周围的人听见,每个人脸上都露出了高兴的笑容,民族工业走到这一步,真是不容易啊。

  精龙的光刻机不但价格低,技术高生产效率还很快,ASML的光刻机下单要等上18个月才能拿到货。

  而精龙光刻机,半年就能到货。

  自然的,生产商也更加愿意采用精龙的光刻机。

  当然,为了不被对手超越,团队那边也在加快研发,支持1nm芯片制成的光刻机也即将要量产了。

  随后,陈耀和关芯研两人走出工厂,摘下口罩,换下工人制服。

  会议室。

  来自半导体行业上下游的企业老板都来了,此刻,他们正在会议室内吹着空调等待陈耀过来。

  如今,他在业界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

  陈耀推开玻璃门,和关芯研走了进去。

  半导体的老总纷纷站起身,走过去和他握手。

  “大佬你好,大佬你好!”一个个四五十岁的老总纷纷跟陈耀打招呼。

  陈耀淡淡一笑:“我在这行业太年轻了,你们才是大佬!”

  “不,你才是真大佬!”老总脸色认真说道。

  陈耀做半导体,不只是强化了自身的公司,还帮助了国内的半导体上下游的公司进行提升。

  就拿这次的12英寸晶圆来讲,所有的生产设备和零部件,完全实现了国产化。

  完完全全属于国人掌控的生产线,摆脱了米国的依赖。

  扭转世界格局,全新时代的开始!

  陈耀清了清嗓子,说道:“在半导体的一些关键设备,我们已经取得了惊人的突破!”

  “未来我们国家将会主导世界的芯片发展,工业强国,有你有我!”

  请收藏:https://m.tp1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