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章 女性职业发展的社会学分析_女性心理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性别分工模式使社会公众对男女两性的成就期望值产生明显的性别差异,对男性的期望值较高,对女性的期望值偏低。女性渴望事业成功,觉得事业与家庭要并重,但又害怕因此而丧失女性的“特质”。“男主外,女主内”、“夫荣妻贵”的家庭观在女性中仍很有市场。如果自己的事业和丈夫的事业发生矛盾或自己的事业影响家庭的正常生活时,大多数女性可能会放弃自己的事业,支持丈夫的事业,照顾好孩子。

  现在许多女性对传统的性别观念表示认同,在选择恋人时,女性倾向于寻找与自己学历相当或比自己学历较高的男性,而男性则倾向于选择与自己学历相当或学历低于自己的女性。在事业上,女性往往会因为害怕被人指责“没有女人味”而束缚自己,并且非常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议论,特别是来自男性的评价。女性在择业问题上往往缺乏竞争意识。女性认为在生育孩子、抚养孩子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竞争性低的工作有利于照顾家庭。在择业方向上,女性偏向选择竞争性比较弱的行业或单位,偏向于选择收入稳定、轻松、有时间照顾家庭的工作;在择业过程中,女性的主动性也不如男性。在择业竞争力的估计上,相当数量的女性觉得容貌比才华更重要,把美丽的身段和容颜作为求职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敲门砖”。

  可见,在女性的职业发展过程中,除了有与男性不同程度的内在心理因素,还存在客观环境因素。

  一、社会刻板印象对女性职业发展产生了长期性、消极性影响

  (一)社会性别角色

  生理性别是指生物学上的差异,是男性个体与女性个体生理上的区别,这是先天的,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可改变的;社会性别则指由于男女生理上的差异而强加给他们的不同的期望、要求与限制,比如男性刚强,女性温柔,这是后天培养的,是可以改变的。事实上,传统性别文化常常夸大男女的自然差异。应该说被文化认定的性别差异大多数来自社会性别的差异,而不是必然的生理差异。我们在幼儿读物可以发现,几乎所有事例(如好男孩坐飞船、好女孩洗手绢,不好的男孩淘气、不好的女孩爱哭等)均是社会性别的结果,不是自然差异的结果,因而是可以改变的。如果我们从小培养女孩爱玩机器、枪或其他创造性游戏,她一定会受到一定影响;培养男孩当一名好爸爸,学会做家务,他也一定不仅仅只会玩枪。传统性别文化在夸大男女差异的同时,还贬抑女性价值,如“爸爸睡觉我不吵”,意味着爸爸的社会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全家都要支持爸爸,而妈妈的工作和家务劳动都是不重要的。可见,女性就是这样被社会排

  请收藏:https://m.tp1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