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63章:19120年中国发展_唯一战胜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诸多工程的收益都是很缓慢的,也许一项工程需要十年,甚至二十年才能完全收回效益。

  但是建设等不了。

  因此这些工程需要靠国家税收来支撑,国家靠税收将钱投入进去,从而形成一个循环过程。

  此时的中华帝国,正在不断的加大一些可以增加的税收,在不影响内需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扩大税收,以满足建设的需要。

  整个国家都沉浸在疯狂的建设浪潮之中,而这种疯狂的建设看似疯狂,实际上却还是包含理智在其中的。

  大量的工程建设,带动了非常多的就业机会。

  使得这个人口已经快增长到了五亿人的国家,就业岗位不断的增多,从而也使劳工成本不断上升。

  劳工成本的上升,促使更多的人民加入到了工人行列当中。

  劳工成本尽管上升了,使得工程的成本也增加了,但国家税收也增加了,同时对国外技术工人的吸引力也加大了。

  之前定下的三年发展计划,此时已经是超额完成了。

  而且完成的质量不是吹出来的,而是确确实实的东西。

  在国家确保了工人的生活能够过得不错的情况下,大多数国民都是很安份的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

  就算是扫大街的,也有一份不错的收入,而且比普通的工作岗位的收入要高出一些,因为扫大街有津贴。

  越是脏越是累的工作,工资越高。越是有技术姓的活,工资也越高。

  这是一种比较合理的财富分配方式。

  尽管在此时的中华帝国,工人就算是不怎么干活也没有生活压力,但并不会造成懒惰的现象出现,因为国家的号召起了作用。

  绝大多数国民都热情澎湃的投入到建设之中,并没有变懒。

  但懒惰也是天姓之一,一些人不想做事倒也确实存在,特别是那些很有钱的人家,又是生活在这样没什么压力的国家。不过这些人倒是发扬了很多东西,在正确的兴趣爱好的引导下,到也是涌现出了一批人才。

  1920年,一支非专业的中国南极探险队成功到达南极中心,在那里插上了中华帝国五色旗。

  还有一支登山队登上了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

  同时中国的野生动物纪录片也开始在世界各国流行,在这些纪录片里面,重点展示了中华帝国的仁爱已经涵盖到野生动物的身上了。

  中华帝国正是通过多种的渠道,不断的向世界宣传仁爱主义,和民族自由主义,开始走上全面包装自己的道路。

  这种包装比美国的包装模式更为全面。

  同时中国通过不断的展示自身国民素质,使得世界对中国的印象大为改观。

  这种包装是非常必要的,这能够让未来中华帝国在对外战争中减少很多阻力和抵抗。

  如果世界各国对于中国一无所知,还以为中国是一个留着辫子的国家,那么中国未

  请收藏:https://m.tp1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