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94章:战争疑云,中国资本抽逃_唯一战胜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叫着刺激内需,但效果显然不怎么样,毕竟国情不同美国。

  美国在1927年的经济发展势头还算不错,但在个别行业已经出现了产品挤压现象,不过规模不大,不足以动摇全局。

  而在中华帝国,1927几乎没有出现什么产品挤压,帝国的内需非常的旺盛,各行业疯狂生产。

  其中以建筑业、汽车制造业、电器制造业为三大支柱产业,同时又带动了石油工业、冶金工业、玻璃制造业、制革业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不过在某些行业还是和为刺激经济之前差不多,因为内需就那么多,企业也不可能在需求没有上涨多少的情况下疯狂生产。

  帝国对于那些出现产品挤压的行业出台了一套政策,那就是一旦某行业出现了这个问题,马上对该行业厂商进行强制限制生产。

  这项政策主要是针对那些无法增强战争潜力的行业,而那些可以增强战争潜力的行业,帝国则不进行限制,就算挤压了一大批的产品帝国也一概不管,坐等该行业大量破产。

  帝国在这一时期迅速完善了金融体系,华东集团成立了大量的自银行来进行房贷,而华东银行则隐藏在幕后,虽然也大量进行存储业务,但并不对外放款。

  那些子银行的最终结局就是在经济大萧条中倒闭,接收资产时也是以这些银行的名义进行。

  至于银行倒闭后储户的钱的问题,帝国成立了一个专门的保险银行,用来支付储户的钱。

  实际上,这些动作不过是把华东银行包装一下,免得经济萧条时国民把矛头指向华东银行。

  如果经济大萧条时是华东银行去收债,那么名声将大受影响。

  而一大批不知道是谁开的银行去收债,国民也就联系不到华东银行头上,到时候再控制一下舆论就可以了,大可让美国佬来背这个黑锅。

  毕竟不是谁都懂经济,绝大部分国民并不明白银行的那一条运作流程,只要主流舆论控制住了,就算有知道的人和周边的人说,但效果不大。

  不过也总有一天国民会大部分知道的,就如同后世的美国出现‘占领华尔街’的群众游行。

  在二十一世纪,全世界有超过一百万个觉醒团体,美国国际资本家们在压制事实和真相时已经不是那么顺手了。

  而在二十世纪上半段,不管是哪个国家的人民实际上是很好糊弄的,根本没有几个人知道银行的这种运作流程。而中国之前根本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经济大萧条,因此国民普遍不懂,一万个人里未必有一个人知道。

  夏钧让华东银行大量成立包皮的子银行来放贷,主要是为了不引火烧身。

  毕竟他是帝国元首,又是华东集团的独股老板,一旦国民发现整个国家的财富大部分都被华东银行给收走了,那么必然会影响他的积分收入。

  所

  请收藏:https://m.tp1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