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25章 另一根黑又亮_重回一把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火得连大眼妹登台亮相时,原本安静了好一阵子的何新都又忍不住惊叫了起来:“小燕子!妈,你快看,是小燕子!”

  然后当演过紫薇的林甜甜和小崔同学联袂登台唱一首《溜溜的他》时,这小家伙又惊叫了一次。

  主持人多,火爆的港台明星也多,然后是小品相声类名角齐聚,大概就是这台春晚最大的特色,只不过在节目内容方面,余文钢却只能给出一个中等的评价,因为他从头看到尾,发现能称得上经典的节目也就只有本山大叔和宋阿姨演的一出小品《钟点工》。

  大年夜就这么过了。

  大年初一也过得泛泛,一大早是大伙来给爷爷奶奶拜年,然后中午在二叔家聚餐,晚上则去了同在本村的小姑家吃了一顿,这一天算是波澜不惊地过了。

  该去外公外婆家拜年了。

  初一崽,初二郎,这是湘省拜年的习俗,意思是当儿子的大年初一给自家长辈拜年,初二就得去岳父家拜年了。

  初二一大早,余文钢又载着父母出发了。

  来的时候车里塞满了东西,回的时候车里也不空,什么土鸡、土鸡蛋、腊肉、腌萝卜干、地瓜干等乡下土特产又把余文钢的车后座给塞得满满的。

  他家的这些亲戚,虽然依赖大哥大嫂家已经习惯了,但并不是只进不出的,最起码在自家出产的土特产方面出手绝对够大方。

  这些都是好东西!

  对此,余文钢还是相当满意的。

  稍有不满的,是外公家与爷爷家的距离,别看外公家与爷爷家都在乡下,但却并不是在同一个方向,爷爷家是在西山市的西边,外公家却是在西山市的南边,从爷爷家去到外公家,几乎要斜跨大半个西山市,比直接回西山还要远。

  这样拜年真的很累很折腾!

  我若是娶了个外地媳妇,以后拜年会不会更折腾?两口子会不会因为去谁家过年而争执?

  一边开着车,余文钢却一边冒出了如此荒唐一念头。

  也许这就是中年人的婚恋观。

  年轻人找对象,看的是不是对眼,有没有感觉,聊不聊得来,在一起过得开不开心,并不会掺杂太多现实的因素。

  而中年人除了感情之外,还会考虑更多更多,比如三观是否一致,是否门当户对,会不会有经济负担,甚至连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也考虑进去。

  这才是婚姻与生活,跟爱情并不能完全划等号。

  也正因为如此,前世的余文钢在有过一段婚姻经历后,就选择一直单着,原因就在于考虑的太多太多。

  心态真的老了!

  “文钢,你是喜欢来爷爷家还是更喜欢去外公家?”

  因为路途实在是太遥远,梁老师也闲不住了,开始没话找话。

  这倒是个有点意思的问题。

  我是更喜欢去外公家还是来爷爷家?

  余文钢也在问自己这个问题。

  从血缘关系上来说,按照国人的说法,他是老余家的人,理应更亲近老余家,可事实上,他小时候却是去外公家去得更多。

  原因在于,外公家离西山市更近一点,条件也相对更好一点,而梁老师自己又是老师,寒暑假嫌余文钢太皮太能惹事了时,就把他往外公家丢上一段时间。

  相比他爷爷奶奶的老实本分,他那读过一点古书的外公就大不一样了,满口之乎者也不说,收拾起他来也够狠。

  给余文钢印象最深的是,他给梁老师做的那种黑得发亮的竹节鞭,在老家也备有一条,而且更黑更油亮,小时候的他可是没被少吓唬。

  “我决定了,一会去到外公家,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他那根竹节鞭给讨过来,好好收藏一辈子。”

  余文钢答非所问。

  没办法,那两根鞭子给他的童年留下的心理阴影实在是太大了一点,足足有篮球场那么大。

  而梁老师的那一问题明显是个坑,不管他怎么回答都会得罪一方,那他怎么会傻得跳进去?

  梁老师愣了一下后,会意地笑了笑。

  知子莫若母,知父莫若女,余文钢的这一句,她立即就明白了爷孙俩的恩怨所在,于是笑道:“要不是有你外公做的那两根鞭子,你哪有今天的出息?”

  余文钢:“……”

  还要不要点脸?

  我能有今天的出息,完全是因为重生的缘故好吧!

  请收藏:https://m.tp1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