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222章 虚与委蛇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玺:

  “使中郎将、领蜀郡太守臣素,奉征西将军南郑侯领益州刺史刘备之令,谨呈传国玉玺归于朝廷。有此天佑,兆汉室虽经板荡,终得中兴。”

  这一幕,不仅有长安朝廷的百官亲眼看见,还有四路外镇诸侯的使者参与了观礼——分别是徐州牧陶谦的使者王朗,和荆州牧刘表的使者伊籍;加上刚刚入朝的河南尹朱儁本人、幽州牧刘虞派来的别驾从事刘晔。

  另外还有一些使者,不过都不配算是“诸侯”来使。比如有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兄弟二人,也是典型尊奉朝廷的,也派了人来。但张邈已经是曹操的属下了,只能算是半独立姿态。这样的地方太守使者还有好几个。

  可惜二袁根本没派人来,公孙瓒则是因为隶属于刘虞,名义上没有独立的外交权,孙坚的情况也一样。而曹操派来的荀彧因为来早了,在李素抵达之前已经走了。所以二袁和曹操公孙阵营并没有人亲眼作证看到刘备交玺。

  李素从来没想过在交付玉玺这个问题上做手脚,更不会考虑“打个时间差,拿到了封王的圣旨后却来不及交还玉玺”那种恶劣行径。因为封王本来仇恨值就太高了,不管怎么辞让总有人喷的,玉玺如果再没来得及交,别人就肯定会觉得你是在演王允。

  而玉玺当着那么多诸侯使者的面实实在在交出去,至少能把将来敌对阵营喷刘备野心的仇恨值抵消掉九成以上——

  你说刘备被封王是有野心?王允后来死了是刘备默许的做局?那他要真知道王允干不久、或者期待王允干不久,为什么还光明正大毫无保留当着天下诸侯的面真的把玉玺交出去了?那就说明刘备根本猜不到后来王允会完蛋嘛!

  在刘协激动的眼神中,符宝郎接过玉玺,呈递到御案上让皇帝亲自查看。刘协身手摩挲感受了几下,当着所有朝臣和诸侯使者的面,亲口嘉许了刘备和李素。

  “卿等立此殊勋,堪当重赏。司徒,宣读议定的封赏吧。”

  刘协这时本来是应该假装问一问“司徒,可曾议定封赏?”然后等王允回答了之后,再由皇帝当众表示准奏。

  但刘协稍微自作主张了一下,估计是想让其他诸侯更加尊敬朝廷、看到第一个给朝廷上供、而且是立大功,有多大的好处,皇帝会亲自提前过问封赏,而不是仅仅当橡皮图章。

  王允很快拿出集议后通过的诏书,当众宣读起来:

  “……征西将军南郑侯领益州刺史刘备,存亡京雒,明幽玉玺,内殄诸董,外荡蛮夷,有周公、朱虚之功……加封为汉中王,领益州牧。所署置依汉初诸侯王故典。苟利社稷、应假权宜,君其勿辞……”

  “……使中郎将、郫亭侯、领蜀郡太守李素……改封右将军、郫乡侯,食邑三千户,加汉中王国相……”

  “偏将军关羽……改封镇南将军、葭萌乡侯。”

  “裨将军张飞……改封征虏将军、阆中乡侯。”

  “长水校尉赵云……改封伏波将军、真定亭侯。”

  后面还有一堆升级,主要是把刘备这些年来表的各郡太守、长史全部坐实追认。该有侯爵的酌情给侯爵,武官该给校尉的也都给了。

  武官里面最赚的就算徐晃了,徐晃这几年其实没怎么打仗立大功,要不就是跟着关羽的时候稍微有点建树,但也没超过周泰、甘宁。但这一波因为他运气好在汉中,赶上了奇袭郿坞捡便宜的大功,结果靠着董旻、董璜两颗白给的人头,都封了个都亭侯。

  典韦只是保镖,没有带兵指挥,但董旻是他亲自手刃的,他也捞了个关内侯。

  李素听完之后,分门别类,对于自己和其他官员的封赏,不需要辞让的那种,他直接就表示了谢恩。

  而对于封刘备为王的那部分诏命,他只能是先谢、但不能谢满,而是表示会尽快把诏命带到,然后复命。

  这里面的话术就无须赘述了,反正就是不能失礼,也不能显得刘备狂妄到直接接受。要以近乎明示但又不是明示的姿态,让所有与会朝臣与诸侯使者都知道,刘备不会直接当汉中王。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tp1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