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九)_宰执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便是石印技术最好的展现。

  石印主要利用的是对水和油的亲疏关系这个原理,在石头上刷上一层酸性的胶液,最后再利用油墨来印刷。

  这是一个出乎意料的成功,也是到现阶段位置,韩冈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技术扩散的最好的成果之一。

  油墨,出自韩冈,在石油制墨的那个笑话之后,真正的油墨很快便问世。而在处理印石的化学药品,没有三酸的出现和上规模的制造,也不可能被发明。如果没有人通过酸液研究石灰石的成分,自然连印刷的底板也不会有。如果没有以《自然》为主的刊物进行知识的扩散,又有谁能将这些技术结合起来,发明石印?

  石印技术自面世之后,在韩冈的力主下,很快就流传了出去。

  才两年时间,不说京师,杭州的石印坊都已经有了五六家,而福建的建阳——也就是粗制滥造有名、而印刷数量更有名的福建版的产地——则是一下涌现了近二十家石印坊。

  就连国子监的书坊也开始采用石印技术。而自然学会名下的印书坊,已经正在试行彩色套印。

  同时由于韩冈化名在《自然》上的鼓动,现在世间不知有多少人将煤焦油,然后用酸碱去处理。虽然不指望能够有立竿见影的成果,但时间长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化学会继续进步,迟早会有化学染料的出现,韩冈只要活着就会继续推动。而在这过程中,又会有多少发现和发明?

  如今已经有了印刷精致的石印,等到什么时候水印技术有了突破,韩冈计划已久的国债债券,也就可以向外进行发售了。

  翻过了这一期的小样,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发现和发明,只有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韩冈一直觉得这是个好现象,知识的突破要靠积累,没有巨人,哪有肩膀可站?

  由于韩冈的缘故,这个时代的自然科学太偏太狭,同时也太快。这就需要更多的人来填补空缺,夯实基础。

  看到一篇对金龟子一生的养殖观察记录,韩冈不禁端起桌上的杯子,大大的喝了一口。

  这篇论文,当浮一大白。

  韩冈觉得,若有人能写下《昆虫记》,甚至放灯三日都配得上。

  端着杯子,韩冈又啜了一口,沁凉甘甜的感觉,让他心中更是一片舒坦。

  大号的玻璃杯中,盛满了红殷殷的液体,不是酒,而是西瓜汁。韩冈不喜欢将西瓜吃得汁水淋漓,但他喜欢西瓜,故而家中都这样处理。

  玻璃杯的外壁上挂着晶莹的露珠,这是里面掺了冰块的结果。韩家贮藏的食用冰块,是用深井井水再烧开之后冻成的,因其比较清洁。河冰用来降温,却不会下肚。大户人家、包括宫中,对冰块都是如此处理。

  放下杯子,收起小样,下面还有一本大小厚薄、乃至纸

  请收藏:https://m.tp1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