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0章 最后一次朝见仪式_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和国体原以致君于尧舜,拯民于水火,乃因二三王公迭次阻挠,以致因旨不颁,万民受困。现在全局危迫,四面楚歌,颖州则沦陷于革军,徐州则小胜而大败;

  “革舰由奉天中立地登岸,日人则许之;登州黄县独立之影响,蔓延于全鲁;而且京津两地,暗杀之党林立,稍疏防范,祸变即生,是陷九庙两宫于危险之地,此皆二三王公之咎也。

  “三年以来,皇族之败坏大局,罪难发数,事至今日,乃并皇太后皇上欲求一安富尊荣之典,四万万人欲求一生活之路而不见允,祖宗有知,能不痛乎?盖国体一日不决,则百姓之困兵燹冻饿死于非命者,日何啻数万?瑞等不忍宇内有败类也,岂敢坐视乘舆之危而不救?

  “谨率全军将士入京,与王公痛陈利害,祖宗神明,实式鉴之。挥泪登车,昧死上达。请代奏。”

  电文灼灼逼人,图穷现匕首,令人不寒而栗。袁世凯收到电文后,马上召集王公大臣开会传达,众王工大臣各个吓得面如土色。唯独溥伟大放厥词,斥责前线将领无法无天,也发了很多牢骚。

  事后,袁世凯派胡惟德和赵秉钧去解劝,溥伟态度仍然蛮横。后来,赵秉钧故意放出话来,说要除掉溥伟。溥伟比谁都怕死,吓得不知跑到了什么地方,藏起来从此再不敢露面。

  几经反复协商,各方对所有退位条件达成一致。十日,袁世凯召集内阁大臣和近支王公,讨论通过了南京**提出的清帝退位条件的最后修正案。

  十一日,隆裕太后认可,决定下诏退位。

  同日,袁世凯将尚未颁发的清帝退位诏旨电达伍廷芳、唐绍仪,并转孙中山,黎元洪和南京临时参议院并各部长。与此同时,袁世凯复发一电,等于是对外表明自己的政治态度。

  电文的开头言道:“共和为最良国体,世界之公认,今由弊政一跃而跻及之,实诸公累年之心血,亦民国无穷之幸福。大清皇帝既明诏辞位,业经世凯署名,则宣布之日,为帝政之终局,即民国之始基。从此努力进行,务令达到圆满地位,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

  一九一二年二月十二日,,也就是宣统三年的十二月二十五日,养心殿里举行了清王朝也是中国传统王朝的最后一次朝见仪式。

  这一天清晨,内阁大臣们仍像往常一样头戴翎顶、冠带,早早来到乾清宫东南角上的廊子里候旨。

  不久,一个小太监的通报声打破了尴尬的沉默:“太后已到,请各位大臣上殿!”

  大臣们听后纷纷起身,他们习惯性的整了整冠帽朝服,随后在外务部大臣胡惟德的率领下走向养心殿。在那里,内务府大臣世续和原内阁协理大臣徐世昌早早的在殿中等候。那些带刀的侍卫也像往常一样站在那里,依旧威风凛

  请收藏:https://m.tp1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