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95章 胡适与辛亥革命_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事。”

  另外,胡适积极参与写稿、编辑甚至实际主编的《竞业旬报》,该刊名义上为该校学生社团“竞业学会”的会刊,实质上是一份具有明显革命宣传意图与实际内容的公开出版物。所以国民党的史学家明确地称胡适,为“民国前革命报人”的代表人物之一。

  胡适当时涉足辛亥革命的活动,并非是被动卷入,而是有相当的思想基础。这是因为,胡适入读中国公学之前一年(1905),即革命思潮在全国范围内刚兴起不久,他不仅如饥似渴地偷偷捧读了邹容著《革命军》,甚至作了全文抄写。与之相适应的一个举动是,胡适因对当时的清廷上海道袁海观袒护杀害中国老百姓的凶手(一名沙俄水兵)的做法严重不满,他除了坚决拒绝学校当局推荐的由上海道衙门主持的考试,还和两名同学一起写匿名信给袁海观,对其严词斥责。这一做法的指归及其政治性质,显然与前几年由激进的留日学生发起的“拒俄运动”近似。

  有人认为,后来国民党政府以蒋介石为首的“党国要员”,之所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胡适表现了亲近、尊重和宽容的态度,究其根本原因,正在于胡适早在同盟会成立前后就在一度上参与了辛亥革命的活动,大致属于国民革命的“元老”级人物。

  还有就是,正在美国康乃尔大学留学的胡适,毅然决定由农科(农学院)转为文科(文学院)。很重要的原因是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事件)的直接或间接诱导。胡适当年虽然可能并不完全意识到这一点,但他在思想感情上却已一定程度地把辛亥革命与自己的人生联系在一起,并表示愿意以自己的方式为之服务。

  胡适《尝试集》的《文学篇——别叔永、杏佛、覲庄》中,坦陈了学成归国前夜的心情:“故国方新造,纷争久未定。学以济时艰,要与时相应。文章盛世事,今日何消问?”

  至于胡适晚年作“口述自传”的时候,才相当明确地回忆指出:“使我改行的另一原因便是辛亥革命”。这一点,更是表明胡适在实际上完全承认了辛亥革命的发生,对于自己的人生道路所带来的深刻影响.

  胡适说过:“中国政治大革命虽然不算大成功,然而它是后来种种革新事业的总出发点,因为那个顽固腐败势力的大本营若不颠覆,一切新人物与新思想都不容易出头。戊戌(1898)的百日维新,当不起一个顽固老太婆的一道谕旨,就全盘推翻了。——我们若在满清时代主张打倒古文,采取白话文,只需一位御史的弹本就可以封报馆捉拿人了。——当我们在民国时代提倡白话文的时候,——幸而帝制推倒以后,顽固的势力已不能集中作威福了,白话文运动虽然时时受点障害,究

  请收藏:https://m.tp1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