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九十七章 鏖战三日,赵括危矣_我是赵括,人在长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个档次,但受限于兵力,渐渐伤亡大了起来,更是落入了下风。若不是赵括与赵启轮班救火,恐怕城墙战线早已崩盘。

  正面作战,终究拼的还是硬实力。

  为了弥补兵力不足的问题,赵括将自己的五百亲卫拆散了开来,其中两百人跟着自己四处灭火,剩下的三百人与新训练的三千青壮混编在了一起,每五个人带五十人组成一屯,于燕军攻城的第二日午间,充实到北门防线中。

  战争从来都是最生动的教材,活下去既是对这群新兵的考验,也更是对于好学生最好的褒奖!

  从一开始的狼奔豸突,到拙劣地模仿着老兵的动作,再到有模有样的参加防御、组织进攻,这一切都发生在短短的一天之内。

  当然,这一切的代价,却是整整三千新兵仅剩下了一千三百余人,而带着新兵的三百亲兵,更只剩下了一百余人,因为有太多的时候,亲兵们只能用自己的生命,去弥补自己所带的新兵们犯下的错误。

  而在燕军攻城的第二日午后,赵括手中便只剩了五百最后的预备队,城内原本的五千人除了五百预备队外,被赵括分成了三批进行轮换:一批在北门鏖战,鏖战之后被撤下到城中进行修整,而休整好后便去东西二门换防,而东西两门换防下来的将士再去北门鏖战。

  即便有所轮换,但面对如蝗虫一般的燕军,防守的赵军也只能每四个时辰换班一次,以使面对燕军生力军时,赵军也是最新换上来的精力较为充沛的一批战力。

  而随着北门血肉消磨,赵军主力损伤也颇为惨重看,从四千五百人锐减不足两千人,且个个带伤,疲惫不堪!

  然而,要说最累的还得属赵括和赵启。

  因为兵力的短缺,赵括和赵启不得不轮流着带着亲兵们去救火,哪里最危险,哪里燕军最多,他们就会出现在哪里。

  赵启的一个锤子已经遗失在了某次激烈的战斗中,到了第三日的午后,赵启身上的铠甲已经有了多处的破损,护心镜甚至都已经有了破损,头盔之上更是满是剑痕,身上、手臂之上为箭矢和刀剑所伤之处不下十余。

  最重要的是,三天两夜不眠不休,赵启已经到了极限,几乎随时都有可能倒下,赵括不得不强行将赵启踹去休息,严令他第二日辰时方可回返城墙。赵启也知道自己再留在城墙也起不了大的作用,还不如先回去休息好,方有气力再战。

  赵启下后,全部的压力来到了赵括的身上!

  一个银色的身影,挥舞着一把巨刃,总是出现在最为密集的战斗中,每次刀光闪过,都有一片血花洒落,更激起赵军阵阵的欢呼,战力似乎也随之增强了不少。

  燕军的都尉显然也发现了挥舞巨刀与巨锤的赵军战将,更是组织了数次针对赵括和赵启的陷阱袭杀,可惜战

  请收藏:https://m.tp1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