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64章 中国文学要完_文艺大明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书完结,八方来贺,林翰的粉丝们很庆幸自己生活在这个时代,能亲眼看到一部文学经典从序言到尾声在自己面前汇聚,这是多少人都达不到的地步。笔・趣・阁www.biquge.info

  现在文学市场上面流传的大多数都是以往时间写出来的著作,在文学氛围日渐稀疏的现代几乎很少诞生出让读者跟评论家都信服的作品来!

  似乎上一部文学经典已经是好几十年前的事情了,不仅是中国文学,就连世界文学同样陷入了一个比较尴尬的地步,已经几十年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文学经典诞生了,现在每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也不过是在炒冷饭而已。

  当文学被无数次的宣告死亡之后,美国批评家希利斯-米勒在日前访问中国,跟中国一些作家、文学评论家们交流后,发出了一个骇人听闻的消息:“21世纪,没有文学经典的时代!”

  是的,国内外的评论家们都一致认为新世纪是文学经典的终结!

  在那篇文章中反复强调的观点是,新世纪以来,虽然中国产生了一批很好的长篇小说作品,但令人悲观又无可回避的问题是,包括长篇小说在内的叙事文学的辉煌时代就这样总结了。

  这就好比是权威的中医给病人把脉,然后无奈地摇摇头,已经病入膏肓,药石无医了,21世纪的唱片小说无可救药,不可能再有超越20世纪或者之前的辉煌,我们只能在不断重复的阅读中体味经典,就跟如今品读唐诗三百首那样体味唐诗的辉煌一样!

  希利斯-米勒是拿过普利策奖的作家,而负责发这篇文章的作家孟凡华同样算是文坛批评家里面的扛鼎人物,他长期从事当代文学研究和评论工作,对中国文学史了如指掌,行文信手拈来,有理有据,21世纪真的不是文学经典诞生的沃土。

  其实不光是读者们对这个问题表示疑惑,作者们更是首当其冲,他们相信自己能写出足够经典的文学作品吗?

  如果在这个新秩序里,文学写作首先要获得“文化大多数”的认可才能够生存,那文学还能有创造性吗?

  如果文学写作的意义必须得到“文化大多数”的认可才能有效,那文学写作还能有对现实的怀疑吗?

  如果文学变化的走向不能得到“文化大多数”的认可就只能止步不前,那还有文学的发展吗?

  回顾历史,几乎每个时代都曾经呼唤伟大的作品出现,而且,不论围绕有关经典化的问题在过去和今天都发生过多少争论,实际上,每一个世纪初,或者世纪末,总会有一些被公认为伟大的文学作品,意外地从人们的视线中升起,就像从海涛里涌出几座高山。

  那么21世纪呢?这个世纪还会有文学的高峰凭空涌现吗?

  起码从现在最初的十多年里面没有看

  请收藏:https://m.tp1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