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零二章 《永乐大典》....现世!!!(下)_荒木泽代走进不科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室内部的大理石贴合的非常紧密,比之前的定陵甚至都要好上许多。

  对此有工程师认为这和后殿的拱形结构有一定关系,毕竟拱形结构是知名的压弯构件,结构相当稳定。

  在积水没有完全封顶的时候,整座后殿其实就相当于拱桥的桥底。

  所以后殿没出现结构破损倒也不难理解。

  过了一个小时左右。

  后殿的泥土层完全清理完毕,

  整座建筑在工作人员的协作下,被用另一种气密性较强的发泡硅胶材料给封上了口。

  做完这些。

  徐云便再次跟着翁同等人返回了基坑底部。

  记忆力好的同学应该记得。

  在之前挖掘后殿的过程中,后面的左、右、后三面都是直接被挖掘到底部的。因此当后殿被起重机吊起来后。

  基坑无需再拓展空间,挖掘机便可以直接落位在左、右、后三个面的空地上,开始向下挖掘。

  加之青铜殿的底面积只有六十多平米,和一间高中教室差不多大,因此整个挖掘进度还是很快的。

  短短两个小时不到。

  挖掘机的挖斗便顺利挖到了铜殿的上方半米处。

  到了这一步。

  接下来的事情也就很简单了。

  张子昂等人进行了一轮与后殿完全一样的复刻——先是对四个侧面进行机挖,铜殿上方则进行人工挖掘。

  虽然精力上已经有些疲乏,但徐云还是坚持着做起了人工队的一员。

  毕竟人生

  就是要有仪式感嘛。

  比起后殿的土层,铜殿所在区域的土壤明显更潮湿一些,至于是九殿地宫渗进来的还是地下水导致的就不得而知了。

  徐云撸着袖子往下挖了大概十多分钟,铁锹忽然铲到了某个硬物,并且在接触面上响起了一道沉闷的金属声。

  徐云见状顿时一震,飞快的扒拉了几下土。

  片刻过后。

  一块埋藏在土层之内的金属面出现在了他面前。

  由于土壤潮湿的缘故。

  金属面外表覆盖着一片厚厚的绿色锈斑,一股被岁月尘封的古老气息顿时扑面而来。

  虽然徐云不是化学专业的高材生,但他一眼就认出了锈斑的身份:

  碱式碳酸铜。

  这玩意儿是铜在潮湿环境下的标准生成物,常见于潮湿土壤中的青铜器表面以及《遮天》的同人文中。

  铜绿的处理方式其实非常简单,只要在食用醋里泡上一天,然后用刷子把它刷干净就行了。

  当然了。

  看到这里,可能会有同学有疑问:

  不对啊,不是说武当山的铜殿也是纯铜的么,为什么数百年过去它没生锈呢?原因很简单。

  武当山铜殿的内部是由铜所铸造,但在外部却附上了鎏金。

  古代的鎏金就是黄金和水银混合而成,然后经过烘热,让水银蒸发掉,黄金就能吸附在上面不易脱落。

  因此几百年过去。

  武当山铜殿表面一点锈迹都没有,只是铜像颜色变成了紫铜色,所以也叫紫铜像。

  视线回归现实。

  虽然徐云很想现在就把铜绿给除掉,但他多少还保持着基本的理智。

  眼下的情况与之前的后殿一样,铜殿并不适合在基坑中处理——毕竟铜殿内部的东西可是更重要呢。

  因此他只能将注意力拉回现实,继续人工清理起了沙土。

  一个小时后。

  铜殿几个面的沙石全部清理完毕,样貌也完全呈现在了众人面前:

  这是一个7X7X3左右的大铜盒子,外部布满了对密集恐惧症患者很不友好的铜绿,看起来莫名有些渗人。

  不过张子昂对此却并不在意。

  他很是淡定的复刻了一次之前的操作,让ZAT18000H起重机再次将铜殿吊

  到了地面上。

  比起体积更大的后殿,铜殿在操作难度上就要小很多了。

  同样是几分钟不到,它便被起重机安稳的放到了地面上的区域。

  徐云全程关注着整个行动,但令他有些惊讶的是

  在铜殿落地后。

  他并没有收到有关《永乐大典》任务完成的通知。

  莫非

  光环所指的《永乐大典》‘现世,并不是指书籍出土。

  而是…

  书籍要完整的被从铜殿中取出来?

  注:

  说一件很离谱的事情,我这几天查了很多起重机相关的数据——尤其是报

  价,然后昨天就接到了个电话,问我要不要买起重机

  明天开始爆更。

  请收藏:https://m.tp1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