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三十章 天理,人心_异界生活助理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一样东西免费,那为什么不可以有第二样免费?直到最后,会发展成任何的不免费,都带来人心的怨尤。

  这似乎有点讽刺,但其实也没什么,并不能由此而判定人心的凉薄,而是应该归咎于一开始就有人开了个坏头。

  就如前世,发生在孔子或者说孔子弟子身上的事情: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於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

  孔子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端木赐做好事,施恩不求报,乐滋滋地来向孔子表功,结果孔子给了他一个大耳括:“你的这种行为,非常恶劣!知道不?你开了一个很坏的头。你的事若传开,以后,有人做好事,求报,显得低你一头,更衬得其品格不高,不求报,总是有点心不甘情不愿,而且,有时还要吃亏。”

  “感情上不情愿,物质上吃亏,如此,久而久之,谁还愿意做好事呢?慢慢地,再看到需要伸手的地方,他们就不会伸手了,而是无视地走过。”

  “你用你一个人品格的崇高,引导了世俗人心的败坏。”

  这是一个极鲜明的例子,前世,方天初接触到这个故事时,其实是真的很受震撼的,他是第一次知道,许多东西,看起来似乎挺美好,但实际上,很可能不是那么回事。

  前世,对这个事,方天止于震撼,止于感慨。

  这一世,之前,由蚊香的价格而回想起此事,方天就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或者说启悟做事,不管做什么事,都需遵循着一个法则,即,要么符合天理(天之理,或者用前世很多人更熟悉的一个词,‘物理’),要么符合人心。

  能既符合天理,又符合人心,做到双重符合,那是最好。

  若不能做到双重符合,则在这二者中慎重抉择,应时应势,择取其一,并时刻不忘其二。

  不能遵循这个法则的行为,不论其一时之效果如何,不论其看起来好与不好,究其实,皆是妄行。不知常,妄作,凶。

  端木赐的施恩不求报,就是“不知常”,就是“妄作”,因为其有悖人心。

  前世与今世,世界虽不一,人心无二致。

  是以,把蚊香定为免费的想法,只是在方天的脑海里一转,就消散了。

  不能免费,但又不能高价。别说高价了,价格只需稍微不实惠一点,不能使城池内外的普通人绝大多数都能用上,就已是有悖方天的本意了。

  方天的本意是什么?

  就是希望这个东西推出后,到了炎热之季,再无人有蚊咬之苦。若这玩意儿价格高高,

  请收藏:https://m.tp1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