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11章 战和之策_长平长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但尽河东之力而守之,当疲赵魏也。”

  秦王道:“或言和于楚,奈何?”

  蔡泽道:“若和于楚,晋必不取河东,自河内而下,是无河内南阳也。不若令彼尽力取河东,而保南阳为胜。”

  秦王道:“河东若失,彼转取关中奈何?”

  蔡泽道:“彼取河东,军力已疲。若欲取关中,则数岁之后矣,必不能蹴。王以大军出于洛,郑与梁皆与秦邻,彼将何如?”

  秦王道:“如卿之言,不与楚和是也。”

  蔡泽道:“楚求与秦和而不得。王必欲与楚和,臣愿借一乘,单身入陈,说楚与和。楚必无他言。何也?楚西取故地而不能,必当东顾。楚军东顾,而西面虚,惧秦之袭也。楚固欲与秦和,王何急之?但坐等楚使至而已!”

  秦王大喜道:“微先生之言,寡人几误!先生素事春申君,楚之事愿尽付于先生!”蔡泽应喏。

  两天后,秦相府教下,命五大夫无伤为河东尉,河东军事尽付之。命大夫无名为河东丞,为上党军后援。上党公乘缓为上党丞,往来上党、河东间,押运粮草。秦王赐剑士千,郎卫百,强弓利矢,以助力焉。

  接受任命后,众人立即起身。五大夫无伤自督亲营千人为前部,无名(芒未)和公乘缓在剑士和郎卫的护卫下,随后跟进,同时以船装运辎重粮草,浩浩荡荡,沿渭水前往河东。队伍在蒲坂登岸,改装上辎车数百乘,直往安邑而来。

  早有使者报与王稽,王稽接到教令,心中惊疑不定。但既有王命,表面文章还是要做的,亲自率领全郡官员,迎出十里之外。宣读教令,设宴款待,互诉仰慕之情,自不必说。宴罢,原来的河东尉、丞向无伤和无名交割了事务,自己启程回国。河东新的班子聚在一起,传达了咸阳的指示:由无伤全面管理河东的一切军事,无名负责对上党的支援,王稽名义上总领一切,但实际上只能管理日常行政事务。议事已定,无伤即率亲营前往翼城,布置防御;芒未收集河东的全部现有炒粟,交给公乘缓运往端氏。公乘缓在到达河东的第二天,即领着随行的十名大夫,前往端氏,向蒙骜报告咸阳的处置。

  收集民夫和车乘的工作花了近二十天时间,等到公乘缓率领千名上党士卒回到河东押送车乘前往端氏时,已经是一个月以后了。

  本来,从河东往端氏运输粮草,都是由河东派人押运;但现在河东也进入战时状态,押运工作交给公乘缓负责,无形中增加了上党的负担。蒙骜到上党时,上党几乎没有什么民事,只有二万士卒,守着营地周围的田地耕种些口粮,所以只任命了一名郡守,没有委任尉和丞,——没有这个必要:上党守实际完成的就是上党尉的工作,而上党除了打仗,也没有别的工作要做。端氏有几百户人家,有端氏令掌管也就足矣。蒙骜平时有事,也就和四名公乘商量,就可以决定。现在任命了公乘缓为上党丞,实际上成为蒙骜的副手,专一负责从河东接受粮草。蒙骜只得把公乘缓的原部划拨出来,交给公乘缓独立指挥,统一执行运输任务。

  请收藏:https://m.tp1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